
|印第安纳大学两名教授风趣地说:中国的空间站开始营业了,这意味着一个新的太空时代开始了。
天宫空间站比国际空间站小得多,由三个模块组成。
但国际空间站不再是人类在轨道上生活的唯一地方。
中国的空间站是一项成就,巩固了中国与美国和俄罗斯并列为世界三大空间强国之一的地位。作为印第安纳大学奥斯特罗姆工作室空间治理项目的空间法和空间政策学者,他们一直很有兴趣地关注着中国空间站的发展。
与美国领导的合作国际空间站不同,天宫号完全由中国建造和运营。车站的成功开通是一些令人兴奋的科学的开始,但该空间站也凸显了中国的自力更生政策,是中国在不断变化的太空力量格局中实现更大目标的重要一步。
中国空间站计划在轨道上停留15年,计划每年向其发射两次为期六个月的载人任务和两次货运任务。科学实验已经开始,一项计划中的猴子繁殖研究在空间站的生物测试柜中开始,猴子们是否会合作是一个完全不同的问题。
天宫站的主要功能是研究太空生活。特别注重学习不同类型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生长和发育,计划在未来10年内进行1000多项实验。
天宫严格由中国制造和管理,但中国公开邀请其他国家合作在天宫上进行实验。到目前为止,来自17个国家的9个项目已经选定。
尽管与国际空间站的16个模块相比,新空间站很小,但天宫号和其上的科学研究将有助于支持中国未来的太空任务。2023年12月,中国计划发射一台名为“巡天”的新型太空望远镜。这台望远镜将绘制恒星和超大质量黑洞等项目,分辨率与哈勃太空望远镜差不多,但视野更广,望远镜将定期与空间站对接进行维护。
中国还计划向火星和附近的彗星和小行星发射多次任务,目的是将样本带回地球。也许最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已经宣布了与俄罗斯建立联合月球基地的计划,但这项任务的时间表尚未确定。
一个新的太空时代正在展开。天宫站的生命开始之际,国际空间站在轨道上运行了30多年,预计将于2030年退役。
国际空间站是太空合作理想的经典范例——即使在冷战最激烈的时候,美国和苏联也在20世纪90年代初共同开发并发射了空间站。相比之下,中国和美国在轨道交易方面并没有那么愉快。
2011年国会通过的《沃尔夫修正案》,该修正案禁止美国宇航局以任何身份与中国合作,新上任的美国宇航局长更是同意把该修正案作为永久法案。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初,中国的太空计划还不够成熟,不足以成为国际空间站建设的一部分。当中国有能力为国际空间站做出贡献时,沃尔夫修正案阻止了它这样做。
未来几年,空间合作地图将如何变化,还有待观察。美国领导的阿耳特弥斯计划(Artemis Program)向所有国家开放,旨在在月球上建立一个自我维持的栖息地,迄今已有19个国家加入成为合作伙伴。中国最近还向其他国家开放了与俄罗斯的联合月球任务。
国际空间站的退役和天宫空间站的运行将如何影响中美关系,仍有待观察。
像1975年美国宇航员和俄罗斯宇航员在绕地球轨道飞行时著名的握手这样的活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美国和中国之间的合作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地球内外的紧张局势。
作者Eytan Tepper和Scott Shackelford
天丞健:健康使者,传承健康,守护爱。
关注微信公众号“ 天丞健 ”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rquban.com/14086.html